近日,在仲春时节,白杨坪镇九根树苗圃基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恩施市林业局在此打造的乡土树种“基因库”内,新绿连绵,杉木挺拔,乌桕叶摇,三年生楠木苗茁壮成长,以蓬勃态势践行着生态发展理念。
乡土树种:千年选育铸就生态根基
地处北纬30°黄金生态线的恩施市,得亚热带季风润泽,聚鄂西林海精华。在这片森林覆盖率达67.77%的沃土上,杉木、楠木等几百余种乡土树种历经了自然的千年选择,早已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极高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形成独特的生态基因谱系。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土生土长的树种,用年轮记载生态密码,以绿荫守护万物家园。深扎的根系是水土保持的天然堤坝,交错的枝桠架起生物多样性的立体网络。它们既是守护水土的天然卫士,更是滋养万物的生态保姆,为200余种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科学规划:科技赋能筑牢育苗根基
从“一粒种”到“万顷林”的蜕变,源自科学培育体系的强力支撑。为推进乡土树种的规模化培育,恩施市制定了详细的乡土树种培育规划,建立乡土树种育苗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育苗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种子采集、苗木培育到成树栽植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在铜盆水国家杉木良种基地,林场负责人指着整齐划一的苗床介绍“我们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恩施市林业局通过与湖北民族大学合作选育的本地遗传改良杉木树种,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更大的经济价值,为全市多个造林绿化工程项目输送“绿色血液”。
政策扶持:专业护航激发群众热情
“育苗有补贴,技术送上门,销路不用愁。”龙凤镇种植大户叶冬生在10余亩木荷苗圃里细数政策红利,“去年我抚育的苗木长势很好,享受了育苗补贴,激发了我扩大苗圃的信心,明年计划再育10亩桢楠。”为推动乡土树种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恩施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支支林业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一场场暖心技术指导叩响了百姓的家门。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激发了企业和农户种植开发乡土树种的活力。
绿色崛起:富绿同兴绘就双赢图景
恩施市通过培育乡土树种,不仅为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依托樱桃、银杏、珙桐等树种的独特观赏价值,精心打造了恩施大峡谷、梭步垭石林等多条旅游线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同时,桢楠、香樟等珍贵木材在家具与工艺品领域大放异彩,漆树、油桐、厚朴、银杏等成为了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恩施市投资300余万元,专注于油桐、乌桕、杜鹃、樱桃、厚朴、水杉、红豆杉、桢楠、红叶石楠等乡土树种的培育,苗木销售遍布州内外,市场反响热烈。未来,这里将构建“种质保护-良种选育-规模生产-多元开发”的全产业链,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生态价值转化。随着21万株新育苗木植根于武陵群山,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北纬30度的神奇土地上徐徐展开。(恩施市林业局 黄先波 梁琨 蒋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