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11个团场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沿线。多年来,师市采取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逐步在沙漠边缘建起了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梭梭、红柳、骆驼刺等植被郁郁葱葱,沙漠旁的农田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从前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满天黄沙;如今是沙漠成绿洲,麦香飘漫天的生态家园。
“十四五”以来,师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新疆、兵团生态安全为大局,按照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加大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项目建设,推进师市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新湖农场,面积147万余亩,其中沙漠面积14万余亩,许多农田、居民区与沙漠交错,以前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
面对庄稼受损、沙尘肆虐的现实,农场职工群众没有后退,而是发扬兵团精神,坚定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在沙漠边缘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每年春秋两季出动人工万余次,在茫茫荒漠上种植梭梭、红柳等植被,造林面积上万亩。
一年接着一年植,一代接着一代干,荒漠披上了“绿装”,沙丘不再流动。成片的梭梭在荒漠中傲然挺立,阻挡着风沙,形成了重重绿色屏障,保护着万亩农田。环境好了,荒漠绿了,风沙灾害也减少了。
“通过这些年的造林和封育工作,农场流动沙丘基本都已固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野兔、野鸡、黄羊也多了起来。”新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润说。
“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时最怕春播时候的刮风天气,一起风沙子刮得到处都是,年年都有农户刚出土的棉苗大面积被风吹断、不得不重播的事件发生。棉花产量也不高,籽棉单产只有100多公斤。”新湖农场十六连职工孟彪回忆道,“现在林带阻挡了大部分风沙,再没有发生过因为风沙造成棉田重播的事情,籽棉单产基本能稳定在400公斤以上。”
2023年11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先进集体、标兵及先进个人表彰名单,一〇三团蔡家湖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
“通过近几年的植树造林和封育工作,团场的流动沙丘基本得到了固定。近五年来,我们累计实施绿化造林2500亩,封沙育林10000余亩,总共栽植各类苗木达60余万株,防沙治沙效果显著。”一〇三团蔡家湖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李说。
近年来,一〇三团蔡家湖镇投资新建150公里围栏,对荒漠植被进行封育保护,12名专职护林员坚守一线,成为“绿色长城”的守护者。
“在巡护的过程中,要是看到有些围栏损坏了,我们会及时修补。看着这些树木从小到大,成为一片片农田‘守卫者’,成就感特别强。”一〇三团蔡家湖镇十四连护林员王建华说。
作为植棉团场,当初被风沙袭扰时,最先受损的是农户。如今沙治住了,环境变好了,最先受益的也是农户。
“我们这离沙漠近,风沙天气对春播影响很大,播完种的农田遭受风灾后,就得重新买地膜、种子进行复播,成本增加了很多,种地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一〇三团蔡家湖镇十四连种植户程向明说。
4月12日,在一〇三团蔡家湖镇黄家梁水库,野鸭悠然畅游,嬉戏间漾起层层涟漪。(通讯员 贺绍龙 摄)
地还是那块地,从前是风沙赶着跑,现在是沙地里“淘金”。从防沙治沙到“点沙成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职工群众享受着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这些年的防风治沙、植树造林,风沙减弱了,棉花产量也提高了,棉花单产达到400多公斤不再是难事,平均增产百余公斤。”一〇三团蔡家湖镇十四连种植户程向明说。
2023年7月,红旗农场退休职工马献民捧回“第十一届中华环境生态保护类优秀奖”奖杯,这是对他20年与沙漠抗争,将不毛之地变成“人造绿洲”的褒奖和肯定。
“这片2000多亩的林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几天不见特别想念。看着一棵棵梭梭茁壮成长,我心里就踏实了。”马献民说。
让茫茫沙漠披上绿装,何其艰难!20年间,一家三代人、一颗心、一件事,防沙治沙志不移,誓将沙漠变绿洲。马献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色植被,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家乡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马献民和家人们在时光的沙漏里,默默地进行着一场绿色接力。
“我会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梭梭林,让沙漠变成绿洲。”马献民的儿子马存福说。
2021年以来,六师五家渠市争取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补助资金2268.2万元,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2225万元,师市配套资金4194万元,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99万亩、退化林修复4.13万亩、封沙育林4.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9.36万亩,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68万亩。
师市坚持把防沙治沙与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挖潜沙区团场水土、光热资源禀赋,依托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文冠果1.34万亩、枸杞3800亩、榛子5400亩、香妃海棠1700亩,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草产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实现了生态建设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人进沙退’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沙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特色林果业以及沙产业,比如中药材,肉苁蓉种植等,进一步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师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赵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