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植物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以来,抢救保存三峡地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成效显著。至今,该园收集、迁移了珙桐、南方红豆杉、宜昌楠等库区珍稀濒危植物96种12800株,库区特有植物26种3100株;并对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巴东木莲、丰都车前、伞花木等繁殖成功。
近日,记者来到三峡植物园,探寻这里背后的精彩故事。
天坑“淘”到宜昌黄杨
原始植被,一般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天坑就具备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2000年4月,三峡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张正彬和同行一起,来到利川一个天坑“淘宝”。在向导的带领下,他们带上二天的干粮,沿着野猪通行形成的逼仄小道,到悬崖边寻找。抬头下望,万丈深渊,人一摔下去别指望能活着回来。他们冒着“一去不复回”的危险,硬是采集到了几株“宜昌黄杨”植株和3株穗花杉。
宜昌黄杨是黄杨科的一个种属,是木雕的上好材料,其木质细腻,颜色金黄,但生长缓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成材。而穗花杉则号称“冰川元老”,与红豆杉同科的珍稀植物。
张正彬等人如获至宝,一路上小心翼翼,把它们迁移到了单位。他们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繁殖,如今已发展到了几千株。
羞涩的巴东木莲
“昙花一现”,形容的是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但昙花哪比得上巴东木莲花的短暂呢。
巴东木莲,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三峡特有的濒危植物,因在巴东发现,被命名为巴东木莲,又因其花瓣形似调羹,也叫调羹树。“巴东木莲花只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一两个小时就闭合。开花时间这么短,自己阻止了昆虫授粉的机会。授粉困难,结实率便低,这便是这一物种濒危的原因。”三峡植物园女技术员、年仅27岁的李争艳向记者介绍。她与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发菊教授一起研究这种植物,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有一次我们找来摄影师,观察、拍摄巴东木莲花开放过程,结果发现,其开放时间居然延长了数小时。巴东木莲花期对光照敏感,是个重要发现。通过光照,花期会延长。”小李说。
找到了这一奥秘,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授粉提高其结实率。如今,巴东木莲从野外采集的2百多株已经繁殖到2千多株,种植基地达到80亩。
淹不死的疏花水柏枝
有一种植物,只生长在荆州上游,秉性与别的植物相反。夏季,它淹在水中休眠;冬季,江水消退,别的植物枯萎,它则开花结果。这就是三峡地区特有的灌木疏花水柏枝。
三峡水库蓄水后,这种植物是否濒临灭绝?2007年12月,人们在距三峡大坝约100公里处的枝江董市镇沙滩上,发现了疏花水柏枝原生种群。后来,在三峡大坝下游30公里的胭脂坝,也发现了集中连片的野生种群。宜昌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惠琴认为,这表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并没有造成该物种灭绝。
其实从1997年起,三峡植物园就开始对这种植物进行研究和抢救性迁移。科研人员建成一口池塘,将它种植在里面,夏天灌满水,模仿长江水涨;秋冬之际,将水抽干,模仿江水消落。果然,这一与长江水环境相似的招数很管用,疏花水柏枝能正常生长。后来,科研人员又把疏花水柏枝原生地的伴生植物也移植过来,形成相类似的伴生群落。他们还增加土壤沙子的含量,模仿这种植物生存的土壤条件。效果很好,成活率在97%以上。
据介绍,疏花水柏枝顽强的生存特性,对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堤岸具有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