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空不应只出现在宣传片中,满眼的翠绿不应只存在于画家的笔下,灵动多姿的物种不应只停留在《动物世界》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新疆,看看那里的自然保护区,看看那里的湿地,看看那里如何构筑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态家园。
循序渐进 春燕衔泥为筑巢
新疆是我国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在这片占全国陆地面积1/6的辽阔国土上,森林、荒漠、湿地、草原和高原苔地等构成的多种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基础条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绿洲”。新疆大地对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自然保护区与湿地的建设过程中,新疆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198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了哈纳斯、天池等第一批自然保护区。迄今为止,全区已建立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52个,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13.92%,相当于江浙两省面积的总和。
2009年,针对自然保护区缺机构、缺编制、缺人员、缺资金的状况,新疆林业厅积极协调自治区编办,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机构编制管理办法》,首次将自然保护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进行划分,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2012年,新疆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剑指在各类湿地内进行非法开发的问题。同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法”,提高了自然保护区法治建设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绿盾”、“护绿”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乱捕乱猎、滥砍滥伐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新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硕果累累 多样生物共繁衍
新疆经过30多年的努力,自然保护区已遍布天山南北,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这张“保护网”有效地保护着全区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的生态系统。
2013年12月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8个。这些自然保护区都获得了可喜的业绩:经过适应性人工饲养、繁殖及科学研究,在中国已灭绝100多年的普氏野马已回归故里;河狸、四爪陆龟、新疆北鲵、野巴旦杏、小叶白蜡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的自然保护区内;哈纳斯、博格达天池、塔里木胡杨、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新疆的湿地建设。1月,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湿地调查报告显示,新疆湿地总面积约394.82万公顷,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加了100多万公顷。截至2013年底,新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24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20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处。
对栖息地实施保护,万物生灵得以繁衍生息。目前,新疆已发现野生植物4000多种、脊椎动物740余种,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147种,新疆的野生动植物群落日益发展壮大。
群策群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昔日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已成为生命的禁区,赛里木湖水位连年下降……如果新疆的湿地全部干涸,新疆的生态将如何得以安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疆地处祖国边陲,自然保护区与湿地位置偏远、路线较长、交通不便,因而在维护发展上往往受到制约。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新疆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群策群力,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实现生态梦想。
近年来,新疆累计获得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补助资金1亿多元、湿地保护项目资金1亿多元。资金的保障,使保护区基础条件大为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局部湿地萎缩、退化得到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为了增加更多的保护大自然的志愿者,新疆每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湿地日”等活动,都成了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科普时间”。2013年,新疆林业厅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办公室更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张旗鼓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耳濡目染,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全民的习惯。
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湿地保护恢复,新疆将生态建设有机地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为建设和守护好大美新疆提供了生态屏障,为新疆各族人民守护着这片蓝天净土!
(赵兵武 李娜 刘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