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分布区域广、栽培模式多、可周年生产、经济效益好。以吉林省为例,马铃薯产业链包括种业、作物种植、产后贮藏、加工和运输等环节,涉及科技研发、设备设施、机械装备、农资生产、市场物流、技术服务和餐饮服务等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吉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势
吉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广袤的松辽大平原,土壤疏松,土质肥沃,早春温度回升快,六七月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这些有利因素和先决条件,为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全省启动了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构建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现有水稻、蔬菜等5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又组建玉米、大豆、马铃薯等6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收集、分析产业及技术发展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吉林产业优势,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产业对接。开展了粮食、脱毒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育,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引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2010年至2013年,吉林省马铃薯平均生产面积15.2万公顷,平均总产量564.2万吨。吉林省的马铃薯主产区在中西部平原地区主要是长春的农安、榆树,四平的公主岭、松原、白城等地区,具有适于马铃薯生产的沙壤土和气候条件,产出的马铃薯不但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而且薯块腐烂率和虫食率低,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也是马铃薯加工原料薯基地。东部山区的汪清、图们、长白等地气候冷凉,适合种薯繁育,现已建立了天然的优良种薯繁育基地。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科研力量雄厚。吉林省拥有多家关于马铃薯产业的科研机构,大批科研人员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辛勤耕耘。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和延边农科院承担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和吉林省马铃薯技术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工作,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事马铃薯脱毒快繁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品种选育优化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加强国内外新品种的引进,筛选选育出适合吉林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和产业化需求的系列马铃薯品种。先后培育出具有不同熟性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15个,其中,延薯系列和春薯系列品种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育种水平居国内先进。省内脱毒微型薯年产达3000万粒,年产原种8万吨,有13个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涉及微型薯、种薯的繁育。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生产格局发生较大变化。随着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模式和技术的改善,马铃薯种植的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马铃薯生产农民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的出现,促进了全省马铃薯生产从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商业化
生产转变,避免了分散农户生产的随意性。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了种薯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吉林省现有种薯规模化生产企业15家,商品薯经营销售企业106家,规模化加工企业及加工户320家。从事马铃薯产业的人员主要分为种植农户、种薯生产企业、商品薯经营销售和加工企业等,全省马铃薯种植户达40余万户。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中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制品也在不断增长,一些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纷纷来中国投资。随着马铃薯加工技术不断完善,系列产品不断开发,各种媒介的正确宣传和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将占有一席之地。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蕴含巨大发展空间
第一,提高马铃薯产量满足深加工的需要。吉林省商品薯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等地区,种薯种植区集中在东部山区。由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栽培粗放,主要栽培技术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变化不大,导致低产低效。基本采用的是65厘米至70厘米的“窄行”种植方式,致使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近10多年来长期徘徊在30吨/公顷左右,没有明显突破。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曾因原料不足导致亏损。采用适宜马铃薯生物学发育特性要求的深翻、宽行的机械化垄作栽培方式,将会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因此只要形成完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就会使现有专用马铃薯品种生产潜力得到发挥。
第二,培植高品质马铃薯专用型品种。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和生产只注重了对块茎产量提高,忽视了对块茎加工品质性状改良,导致目前加工专用品种较少,绝大部分为高产鲜食菜用薯,因而市场上出现了鲜食型品种过剩,而加工专用品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加工用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马铃薯加工品种要求薯块大而均匀,芽眼浅、薯肉白、无空心,其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是极为重要的指标,而优质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构建合理的马铃薯种业体系、规范种业,才能提高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虽然“九五”以来我国开始明确品质育种工作,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过硬的加工品种可与先进国家加工品种相抗衡。随着食品结构的调整,新兴马铃薯制品开始得到多样化开发,带动了马铃薯深度加工业的发展,继而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品种的严重缺乏又摆在了面前。因此选育适合各类加工的对口品种,成为科研工作的当务之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应用的国内育成品种绝大多数是鲜薯食用品种,鲜薯出口和食品加工专用品种依然是国外引进品种一统天下。
第三,提高马铃薯贮藏技术水平。吉林省马铃薯采收集中在9月至10月完成,大
量马铃薯集中上市、加工、销售。其中,省内马铃薯加工企业当年马铃薯加工量约为100万吨,马铃薯加工转化率20%,当年需要贮藏量约占马铃薯总量30%。吉林省在马铃薯贮藏能力110万吨的基础之上,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新建标准化储藏窖527座,增加贮藏能力1.91万吨。吉林省规模较大的马铃薯贮藏窖并不多,有的贮藏窖由于自动化控制设备不先进、不完善,引发烂窖、发芽和低温还原糖含量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利用价值。东北地区需要过冬的马铃薯大部分是贮藏在简易地窖中,温湿度难以调节控制,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可能出现脱皮、腐烂等问题。例如,马铃薯黑心病就是经常发生的贮藏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贮藏过程中约有15%以上的马铃薯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受条件限制,油炸加工马铃薯原料根本无法贮藏。加强窖藏设施管理与储运技术培训指导,以建示范窖等形式帮助农民了解贮藏知识,减少储运损失势在必行。
第四,完善加工技术和仪器设备。我国对马铃薯产品消费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在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等方面基本处于较为粗放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加工设备依赖进口,马铃薯生产总量中约有50%用作鲜食、饲用和留种,而加工淀粉、粉丝、粉条、全粉、薯条、薯片等约占总产量的14%,出口约占5%,还有30%鲜薯有待利用。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马铃薯约有80%用于加工。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食、鲜运、鲜销,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外,90%以上的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工业加工多限于生产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有限。马铃薯在加工技术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非酶促褐变严重损害了加工产品的品质,高温油炸引起产品的变色、变味及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马铃薯的高产高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第五,加工企业产业布局亟待合理。一些现代化马铃薯加工厂建厂之时,对建立相应的原料基地考虑不周,由于原料少,开工不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有些加工企业收购原料马铃薯时,验等定价不规范,损害了薯农利益,挫伤了薯农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做到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才会使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努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马铃薯种植产业和加工产业,对马铃薯产业链的形成及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产品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产品,这种转化便难以完成。近年来,新兴马铃薯制品越发呈现多样化,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油炸薯条、薯片及膨化食品,还有马铃薯饼、丸以及薯渣高蛋白饲料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涌入市场。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还可以将废液、废渣再加工,生产多种化工原料、饲料酵母,可燃气体和高效液体肥料等。
马铃薯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是着力调整马铃薯品种和产品结构。吉林省马铃薯市场存在商品薯和种薯集中上市、集中销售的问题,在销售中存在市场压力大、销售难、售价低、收益低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吉林省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主栽品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种植品种集中、单一,收获期没有间隔。因此需要调整品种结构,特别是加大早熟或中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同时利用地域优势指导省内中部平原地区种植户进行棚室种植、覆膜种植,调整商品薯收获销售时间。提倡发展订单生产,逐步建立区域特色品牌马铃薯和相对稳定的区域终端消费市场,组织定向分期均衡上市,避免集中销售,由此降低种植风险,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二是加强高效低成本种薯繁育技术研发,着力建设标准化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脱毒种薯供应体系。保证繁育体系高效运转,扩大优质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基本满足生产需求。加强种薯基地建设,增强供种能力,基于吉林省适宜的自然条件、广袤的土地资源、夏季低温冷凉的气候是天然的种薯生产供应基地,配套科学的种植技术,在满足省内种薯供应的前提下,可发展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供应优质种薯。因此应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加强标准化核心种苗、原原种繁育中心的建设,即从源头建设抓起,增强优质种薯的供应能力。
三是利用边贸优势,也可以考虑发展对俄、朝、韩等国家的种用马铃薯和鲜马铃薯的出口对外贸易。
四是坚持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装备为支撑,以龙头加工企业为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区域和重点地区,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生产的区域布局,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和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强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藏和流通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加薯农信心。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要构建合理的马铃薯种业体系,提高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增产、增收。马铃薯种业发展从育种、繁种到销售及深加工等环节,应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政策调整,避免出现大的起落,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
——推广大垄机械化种植模式。吉林省农耕土地多为平整、大面积连片,便于机械耕作,加上各级政府对农用机械的补贴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大垄栽培可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对于一贯采用小垄栽培马铃薯的地区来说,通过改变栽培方式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减少劳动力投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比例。抓好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与比例一定要适当。不仅强调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而且重点要把马铃薯熟期、品种特性考虑在内,做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马铃薯上市,避免集中上市,使马铃薯价格得到保障。着力增加需求较大的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种植面积。
——扶植加工产业。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马铃薯加工业,扶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模式。确定各区域马铃薯生产规模,规划区域最佳的生产格局,保证规模化大型加工企业的原料薯质量与数量,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提高加工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加工技术设备方面要积极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技术。
——坚定马铃薯种业发展方向。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速度。重点选育和推广抗病、抗逆、优质的鲜薯食用型品种、抗病淀粉加工型品种、抗病优质食品加工型和功能型特色品种。加强高效地成本种薯繁育技术研发,新建马铃薯脱毒种苗、原原种繁育中心,着力建设标准化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脱毒种薯供应体系。保证繁育体系高效运转,扩大优质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基本满足生产需求。加强种薯基地建设,增强供种能力,根据近年吉林省逐步开始向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供应种薯,因此应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加强标准化核心种苗、原原种繁育中心的建设,即从源头建设抓起,增强优质种薯的供应能力。
纵观全省马铃薯产业的市场趋势和发展积淀,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