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各地苗圃考察火热,大家喜欢参观“赚到钱”的苗圃,看看人家最近的淘金趋势。朱绍远的昌邑花木场是考察热度最高的基地之一,这位业内公认的“大腕”最近在研究什么?日前,青岛苗木协会一行人参观时,朱绍远与大家重点谈论了“容器苗”。
朱绍远做容器苗已有十余年,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他曾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看好容器苗市场。如今,朱绍远的看法依然没有变。他认为北方容器苗之所以十多年不温不火,首先是市场原因:前些年,我国园林市场质量要求低,而生产容器苗成本高,不对市场胃口。而且目前我国苗木走货也没有形成订单式的渠道,定制化生产的容器苗市场空间不大。
此外,还有从业者自身原因。朱绍远表示,我国许多从业者对容器苗存在误区。“并不是把苗装在容器里,就能称为‘容器苗’。”现在我国许多从业者生产的容器苗,其实质是假植苗。
朱绍远认为,当下市场正面临转型,工程要求越来越追求质量,容器苗市场正在慢慢开启。前段时间宁夏一个工程苦找容器苗而不得,给了他很大感触:“北方容器苗现在快点做,还赶得上。”要做好真正的容器苗,朱绍远总结了多方面关键点。
首先,做好容器与种植树种的选择。“其实容器都控根。”有人在提问是不是要选“控根容器”时,朱绍远解释说,根部扎到一个地方,粗根被阻,仅小根露出来的,属于机械式断根;而到了某个地方,暴露了空气,就属于空气断根。当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容器是无纺布袋以及俗称的“控根容器”,这些都“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根据企业方向定位,且要方便机械操作。“容器苗生产成本高,种植大路货未免大材小用。”朱绍远强调一定要选择附加值较高的树种,才是上策。他建议说,一般要长到胸径12厘米的树,用1.2米的容器即可。
再有,选对基质与肥料。朱绍远认为这两方面是国内与国外容器苗差别较大之处。“意大利的万木奇苗圃,容器苗100%采用配置的基质,而我们许多从业者用的只是普通土壤。”朱绍远参照国外的配方,选用椰糠、草炭土做基质,“纤维性很强”。他建议说,容器苗前期上盆时不用施肥,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后再施肥。肥料包括有机肥与缓释肥两种,朱绍远选用的有机肥是牛粪,“用什么有机肥需结合自身情况,立足于当地资源,节约成本。”缓释肥也是必须的,他推荐了荷兰与美国的品牌。
浇水也是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北方。“南方容器苗发展轰轰烈烈,北方为什么不行?很大原因是南方湿度大,苗子放在那没问题,死不掉,晒不干,可以随时交易。”朱绍远说,他除了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外,还借鉴了日本的技术,把土球挖出来,标注起挖日期,然后挂上“吊瓶”,做个简易的滴水装置,最后用保湿棉包裹土球。“这套技术简单易学,能保持土壤的长期湿度。”朱绍远说,他用该方法种植海棠容器苗4年,苗长得很好,根系发达,反季节移栽没问题。
最后,朱绍远强调说,在北方种植容器苗,支撑与防寒是必须的。“虽然会增加成本,但这两项工作的性价比很高。”具体用什么材料,从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摸索。朱绍远说,容器苗生产是系统性工程,不能流于形式。他今年打算到荷兰去一趟,进一步研究国外的容器苗是怎么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