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查建设(右)在清理林带。 马永乐 摄
3月5日清晨,二师三十四团护林员查建设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带上对讲机、铁锹等工具,骑上摩托车,驶向距团部七八公里远的林地,开始一天的巡林工作。
初春时节,在三十四团各连队的防护林,只见棵棵树木挺立在茫茫的荒漠边缘,就像沙海中的一排排哨兵,守护着农田房舍。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片沙漠植被的55岁的查建设而言,这是他看了37年也没厌倦的风景。
三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交接地带,曾是塔里木垦区沙化最严重的团场,2000年前,这里每年六级至八级的大风有9次以上,恶劣的气候与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团场发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兵二代”,从小在三十四团长大的查建设回忆起儿时经历的沙尘暴天气,至今记忆犹新:“我记得小的时候,风大,沙尘也大,一刮沙尘暴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根本出不去门。尤其每到春播时节,风沙常常把职工播种的作物连根带苗掀飞,人们不得不一遍遍补种。”
1986年,查建设与林业工作结缘,18岁的他刚参加工作就成了一名园林工人。2010年,他主动向团场林业工作站申请成为一名护林员。有人不理解问他为啥要从事又累又辛苦的护林工作,而查建设觉得,团场的生态环境脆弱,自己有责任去完成一名兵团儿女的使命。在他看来,护林员这个职业十分光荣,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团场生态环境日益变好,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子孙们拥有满目翠色尽一份力。
从此,育林、护林成了他的工作日常。为了看护好宝贵的绿色资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查建设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1000多亩生态林里来回巡护,监控火情、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巡护中发现破损滴灌管道要进行补修。除了生态林的巡护管理工作,他还负责9万多亩公益林的管理工作。“一天下来来回160多公里,有些地方只能步行,要走上几个小时的路。”查建设说,护林员常年走着最难走的路,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常常用不到3年就报废了,胶鞋更是不知穿坏了多少双。
“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很容易着火。我们在做好日常巡护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林带防火、防盗工作,不断提高大家爱护林木的意识。”眼下,做好森林防火是工作重点,查建设压力不小,他指着树苗说:“这些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看到有人在林带里抽烟,我都会上前劝阻。有人会不理解,但是我都会耐心劝说,要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三十四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物力、人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以平均每年新植2000余亩地的速度在团场周边荒漠栽种沙枣、密胡杨、梭梭、红柳等树木,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
从黄沙漫天到绿满荒漠,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团场处处焕然一新,环境改善了,生活富足了,职工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治沙、造林、护林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生态建设给团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职工群众增收开辟了新途径,这些变化让我深知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一条长达近200公里的人造绿色走廊正在向沙漠不断挺进,看着眼前的绿洲,查建设觉得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守护好大漠深处的这片绿色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兵团人,我会坚守我的使命,用余生来守护好自己的家园。”查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