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增林扩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塞罕坝大唤起林场林木种苗培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为林场发展和塞罕坝林区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林木种苗生产现状
林木种苗的发展始终和林场绿化造林相结合,从二十世纪60年代苗圃建厂初期,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培育出第一批造林种苗至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林场林木种苗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林场现有育苗基地26.5亩,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油松采种基地8750亩,年产造林苗木仅以2014年度为例产苗117万株。落叶松产苗83.6万株,其中一级苗53.3万株、二级苗19.1万株;沙棘产苗33.5万株,其中一级苗22.7万株、二级苗10.8万株,灌装容器苗52万株。育苗基地基础建设、育苗设施设备、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得以加强。
二、存在的不足
---林木种苗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长期以来,林场造林绿化工程一直以荒山造林、迹地更新造林用苗为主,苗木来源和使用方向也以自产自销为主,主要以山地造林用苗为培育首选品种,导致种苗结构不合理,树种品种单一,当地普遍栽植的华北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常规苗木过剩,其他长白、兴安、日本落叶松、油松、红松等品种少,甚至匮乏。造成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组成单一,结构不合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不能满足市场所需要的大规格多品种园林绿化苗木、城乡绿化苗木的需求,与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结果调整不匹配,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建设规模小,管理经营粗放。林场育苗基地面积较小,林场建立初期,育苗场圃用地部分是用山林和当地村组置换的,且在当地村组包围之中,很难扩大规模。由于经营管理粗放,人员臃肿,导致资金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调,优质苗木出圃合格率不高,苗木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职工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种苗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传统的育苗方式,科学生产技术含量低。苗圃生产一直以人工整地、播种和覆土,尤其人工播种和盖覆土,撒种不均匀,覆土厚度不一,极易造成幼苗出的疏密不均,疏的地方不够苗,密的地方拥挤,影响幼苗正常生长,还得进行梳理。覆土盖的厚度不同,苗木的生长就不同,高矮不一,造成苗木出圃合格率较低,生产力低下。
---过度要求苗木高度亩产量,采用施肥等浇水等方法促使快速苗木生长,致使苗木地基径与苗木高度比例失调,苗木细高,且根系不发达,须根较少,抗风、耐旱能力低,上山造林易发生干稍,即便成活也很难成才。
三、多措并举,加快林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大唤起林场结合自己造林绿化工作实际,并根据当前城乡绿化等生态建设需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为全社会生态建设培育优质种苗和绿化大苗。
---科学创新,良种引育。认真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引育良种,培育后备资源”的种苗培育目标,实行良种引育,林场科学调配育苗树种,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造林苗木,培育樟子松、云杉、油松、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优良树种,2011至2014年度林场种苗基地累计培育落叶松220万株、油松90万株、云杉80万株、油松60万株。2014年新育良种落叶松8亩、云杉2亩,水曲柳2亩、沙棘2亩。科学调整造林树种组成,逐步改变林分树种结构,形成多树种的幼、中、近、成林阶梯分布的树种组成结构,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病虫害抵御能力。
——推行目标管理,林场与苗木基地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成本倒推法确定单株育苗成本,从而“把投资总额与苗圃的育苗总量、苗木保存率、合格种苗出圃率、生产费的亏余相挂钩”,达到增压力、提动力的效果。同时,强化基地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规范育苗技术规程,力争双增双节,提高育苗质量。
——强化科技运用,提升育苗技术及管理水平。利用科学育苗技术,根据林场育苗特点制作机械播种机,并推广使用,改变以往人工撒种和老式人工木制播种设备,通过近两年使用情况看,效果不错,播种均匀,覆土厚度适合,出苗齐。同时也能较好地控制种子数量,避免撒种多少不均造成浪费,减少了劳力,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广泛使用农家肥,收购粪肥、压绿肥,经过掺土发酵,筛选处理,每亩不少于12立方,增加肥力,减少土壤板结。运用切根技术,对二年生留床苗推行春季解冻前切根技术,促使苗木侧根及周围须根生长,增强苗木上山造林抗旱性。
——严格种苗起运管理,制定育苗各环节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苗木起、运、贮等各环节的管理,认真落实“两证一签”制度。苗木的调运,要严格建立主管场长、生产股长、苗圃主任、营林区主任四级签发收认证制度;强化越冬苗木管护,明确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勤于检查,严防沤苗、焐苗现象,避免发生苗木鼠害,确保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为实现绿化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林场建设综合性容器苗培育基地,培育不同规格的云杉容器苗50万株、樟子松30万株、落叶松40万株、油松30万株,集造林容器苗、商品容器苗、良种选育等项目于一体。
——引进优良树种,培育生物多样性。2008年林场在大梨树沟营林区检查站、下河边营林区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实验,通过细胞融合,对红松的性状产生诱导作用,增强红松对环境的适应性,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德胜沟营林区11间地块,培育水曲柳、冷杉、核桃楸、黄菠萝、东北红松、五角枫、油松等200亩,培育生物多样性。
林木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进程和城乡绿化苗木的培育力度,推进绿色城镇化进程,加快美丽乡村绿色建设,为实现打造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奠定良好基础。(塞罕坝林场 孙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