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平均海拔1693米,年平均气温13.7℃,山地海拔高程以中山为主,地形切割剧烈,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地质极为破碎,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占68.8%,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90.8%。2020年,按照省林业局规划,纳雍县计划发展皂角16.8万亩、刺梨10万亩,并配套发展林下鸡养殖。
3月,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跟随春天的步伐,笔者来到“9+3”县(区)之一的纳雍县,探寻这里正在茁壮成长的林业产业。
1988年毕节试验区设立以来,纳雍县紧扣“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总体要求,森林覆盖率从5.6%提升至58.95%,生态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截至2019年底,纳雍仍有贫困户10492户28538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林区,金山银山还在沉睡。
决胜全面小康,纳雍要补短板,纳雍还有差距,纳雍还需努力。
短板就是跳板,差距正是潜力!
摆脱“富饶的贫困”,纳雍的回答是:发展皂角、刺梨和林下养鸡,从林业产业中找出路。
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
纳雍县猪场乡弯子村皂角林下套种南瓜 陈炯吉摄
发展皂角,这样干——以“新房-骔岭”“猪场-寨乐”“玉龙坝-乐治”为核心,建设3个皂角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围绕冬季造林区域和示范基地,集中连片发展皂角特色产业。
发展刺梨,这样干——依托贵州刺梨产业资源优势,发挥“村社一体”主动性,建设乡镇二级联合社,为刺梨筹资金、寻市场、谋技术。
发展林下养鸡,这样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培育地方特色品种“纳雍土鸡”,推动林下养鸡全产业链发展。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既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不差一项,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纳雍将集中优势兵力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要求,大力发展皂角、林下养鸡、刺梨等林业产业,计划发展皂角16.8万亩、刺梨10万亩、10个生态养鸡场,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实现脱贫增收与生态建设“双丰收”。
奋力拼搏,征途脚下,纳雍的希望之林正在茁壮成长。
硕果累累的皂角树(资料图片)
皂角种植:产业“链”出好钱景
说起皂角,纳雍人总有说不完的回忆:
过去,村里有零星的几棵皂角树,摘下三两个皂角,泡在盆里,放在炉子上加热,边热边搓,水变得黏稠了,就开始洗头……
如今,村前的几棵皂角树,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皂角基地。
从杭瑞高速以角收费站出发,驱车走遍“新房-骔岭”“猪场-寨乐”“玉龙坝-乐治”3个皂角核心示范基地,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虽然去年11月刚种下皂角树,但大家对这个产业充满信心!”纳雍县林业局副局长谢木昌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里并没有停下调购皂荚造林种苗的脚步,基地需要700多万株皂角苗,省内的苗用完了,就先后到陕西、山东、四川去调。
虽然受疫情影响,一度面临着交通受限、农资供应受阻的困扰,但纳雍仍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目前所有皂角基地已100%复工复产。
为啥大家伙都如此干劲十足、信心十足?
有干劲,有信心!因为有专班带头,政策支撑、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不用愁!
3月17日,纳雍县正式成立“9+3”贫困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县长任班长,旨在统筹协调全县16.8万亩皂角基地建设,负责项目申报、资金保障、技术指导等工作。
有干劲,有信心!因为有林科所专家“手把手”为农民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三埋两踩一提苗”“横竖成排,随山顺势”“破包拱、汲雨盘、四周连”……这些村民们朗朗上口的口诀,都是毕节市林科所专家从田间地头总结而来。
“对农民来说,要种得好,靠的是三分种七分管。”纳雍县新房乡大河坝村生态护林员彭庆学说起皂角种植头头是道。
今年2月,该县阳长镇字库社区建起了400多亩标准化皂角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和管护全部由毕节市林科所负责。由于皂角生长期长达5年,市林科所规划在皂角树冠郁闭前,以耕代抚,合理套种马铃薯、南瓜、辣椒等作物,保障农民的短期效益。
彭庆学坦言,过去并没有多少信心,但如今看见基地的皂角长势如此好,对自家4亩多皂角地也充满了期待。
有干劲,有信心!因为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有保障!
据悉,该县皂角基地通过毕节市农投公司免费供苗、县组建劳务公司、乡镇和村组建劳务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就业。
除种植收益与土地流转费外,参与种植的农户将获得每亩1600元的抚育补贴,其中,贫困户每月务工满4天,将获得保底务工费600元;务工超过4天,按每天100元支付薪资。
新房乡皂角种植大户赵庆华介绍,自家承包的1万多亩皂角地里,每日用工在200人左右,其中近一半为贫困户。
下一步,纳雍计划在皂角挂果前,通过招商或自建,在寨乐镇农业产业园区新建9000平方米加工厂房,开展皂角植物胶、皂角素、皂角米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皂角产品附加值,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纳雍县阳长镇跳花坡村种植的刺梨
刺梨出山:石山长出金果果
今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将达200万亩、实现鲜果销售收入4亿元、加工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近日,我省出台《贵州省刺梨产业2020年工作要点》,制定了刺梨产业发展的目标。
依托政策机遇,一开春,纳雍全县就撸起袖子,热火朝天干了起来。
“刺梨是贵州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既能治理石漠化,还能有钱赚。”阳长镇跳花坡社区村民刘代军算了笔账:在刺梨基地每天有80元务工费,每亩地有200元看护费,种苗和技术由政府免费提供,再加上挂果后的收益,每月最少能有3000多元收入。
“为了保障刺梨种得好、卖得出,我们设立了乡、村两级联合社,乡级合作社负责投融资、寻找市场和技术支持,村级合作社负责发动贫困户,筹措用工。”阳长镇党委副书记彭伦政介绍。
据悉,今年纳雍县计划发展刺梨10万亩,其中,阳长镇规划种植刺梨5027.6亩,覆盖跳花坡社区、青林村、字库村等地的15度以上坡耕地和石漠化耕地区,将有效带动2097户6214名贫困人口脱贫。
看准刺梨产业前景的,不仅是纳雍。今年,我省将重点抓好八项工作,大力推动贵州刺梨产业“黔果出山”——
推进良种选育。做好“贵龙5号”“贵龙7号”“金刺梨”等良种推广。
提升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围绕六盘水等4个刺梨产业经济带,盘州等15个刺梨种植重点县,将连片种植区域打造为刺梨种植示范化基地。
推进保底收购。确保2020年刺梨鲜果保底收购率达80%以上。
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广药贵州公司、盘州宏财、贵定山王果等刺梨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拳头产品。将“刺柠吉”系列产品培育为领军产品,将“刺力王”产品培育为刺梨饮品系列第二大单品,将“山王果”产品培育为刺梨原汁系列的领军产品,同时做强做优其他产品。
培育刺梨品牌。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凡符合条件的刺梨加工企业统一冠名为“贵州刺梨·维C之王”,树立贵州刺梨整体品牌形象。
培育省内外市场。将“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与“贵州刺梨·维C之王”定位结合,在国家级和广东、上海等地整体推介。
完善标准体系。重点开展刺梨种植标准、加工标准、新产品研发标准等研究制定,建立包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的贵州刺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今年6月底前完善刺梨鲜果分级标准和加工标准。
纳雍刺梨,将在贵州刺梨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收获绿色发展的红利。
纳雍县百兴镇大龙井村生态养鸡场 张晓勇摄
林下养鸡:山林滋养致富鸡
说起养鸡,纳雍人有两个骄傲。
一是土生土长的特色鸡种纳雍土鸡;二是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的生态鸡产业。
纳雍土鸡,包括乌蒙乌骨鸡、威宁鸡两大地方特色鸡种,因长期生长在喀斯特地区,具有抗寒、耐粗饲,适于放养的特点,先后获得国家森林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产业孵化、育雏育成、生态放养、饲料生产、屠宰冷链、食品加工……目前,纳雍土鸡养殖全产业链基本闭合,产业已初具规模。
以此为基础,2020年,纳雍计划建设乐治镇家车村生态放养场等10个生态放养场,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占地约800亩,共有鸡舍800套,建成后最低容量每批14万羽,覆盖贫困人口500人。
走进阳长镇街上村生态放养场,一只只纳雍土鸡在林间散步,鸡鸣阵阵。
“我每天除了喂鸡,还能逛林场,这里就是个大公园。”街上村贫困户胡杰是放养场的“代养员”,按6分钱每只出栏鸡计算工资,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
自2017年来,纳雍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贵州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林下鸡养殖。公司统一提供鸡苗并开展技术培训,村合作社负责养殖,贫困户担任“代养员”。
据了解,每出栏1只鸡,公司将向参与的贫困户分红3元钱,预计每年将实现贫困户分红75.6万元。
守来了金山银山,更要守牢绿水青山。
胡杰介绍:“这里属于丰家丫口林场。为了更好地保护林地,每4个月鸡出栏后,放养场会休场1个月。”
林下养鸡在实施过程中,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务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时还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保底分红,为脱贫后稳定增收、防止返贫提供了收入保障。
2019年,贵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林下经济示范项目42个,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48.84万亩,产值超220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13%和36.65%,带动274万农村人口增收,其中贫困人口48.9万。
2020年,贵州将聚焦森林空间利用,在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上拼搏攻坚,集中各类要素在“9+3”县(区)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区,再建设一批省级林下经济种植养殖示范基地,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规模力争达到2200万亩,预计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赖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