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报送平台 > 50分 > 正文

“摆脱贫困跟吃蜂蜜一样甜!”——云南藏区挥别绝对贫困【新华网2020年6月26日】

媒体:新华网  作者:王长山 杨静
专业号:云南省林草局 2020/10/20 15:49:46

新华社昆明6月25日电 题:“摆脱贫困跟吃蜂蜜一样甜!”——云南藏区挥别绝对贫困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 杨静

  50岁的藏族群众斯那定主童年生活是苦涩的,能吃到几分钱一颗的水果糖,就是最大的幸福。去年,他家通过开民宿、卖弦子等收入近10万元,“这在当年可是天文数字。”今昔对比,斯那定主感叹不已。

  从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到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斯那定主生活的变化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广大群众生活变迁的缩影。现在,困扰雪域高原的绝对贫困一去不复返,广大农牧民在党的政策的阳光下,品尝着脱贫后甘甜的滋味。

  告别绝对贫困的生活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融雪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等于一体,是世人追寻的“世外桃源”。

  但与美丽风景相伴的却是令人哀愁的贫困。迪庆州总人口4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88.3%,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生活不好,景色再美也没心情看。”香格里拉市五境乡84岁的藏族老人此里卓玛说。帮地主家种地,一双鞋子干活时挂在肩头不舍得穿,火塘上的锅和铁架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小时候的情景仍藏在老人的记忆里。“如今住大瓦房、瞧大电视,一年赚好几万元……”提起现在老人神情激动。

  斯那定主的家在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与梅里雪山隔江相望。当年,村民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愿望,“穷”成为生活的主题。斯那定主说,随着国家加大帮扶力度,尤其是精准扶贫以来,大家的生活变化明显。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三区三州�图文互动)(1)拓展新天地——云南迪庆藏区“新产业”掠影

  这是云南省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说打村民小组一景(5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18年,在有关方面帮助下,斯那定主等村民办起了民宿。2019年,斯那定主全家通过开民宿、卖弦子等收入了近10万元。坐在民宿的落地窗前,看着圣洁的雪山,斯那定主说,日子真的变好了。

  “近年来,迪庆7.2万余名群众摆脱了绝对贫困。”迪庆州扶贫办副主任班玛老家在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当年村民生病,要骑马1个小时才能到乡卫生院。“现在家门前就是水泥路,不养骡马,改为买摩托和汽车。”

  “举全州之力,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九大工程。”迪庆州委书记王以志说,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三县市摘帽退出,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74139人减少至1579人,贫困发生率从24.95%降至0.53%,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迪庆藏区实现整州脱贫。

  住安全稳固的房屋、通水泥路、有稳定的产业……像斯那定主等村民一样,迪庆藏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王以志说,群众挥别绝对贫困,共享发展成果,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迪庆真正成了“吉祥如意的地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三区三州�图文互动)(2)拓展新天地——云南迪庆藏区“新产业”掠影

  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说打村村民斯那定主(中)和村民一起搬运建筑材料(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飘扬起红色的党旗

  “阿妈,你家去年享受多少补贴?”

  “加起来1万多元吧。”

  ……

  村干部和此里卓玛的对话声清脆入耳。钱算清后此里卓玛笑得合不拢嘴:生活变好了,没想到政府在我们身上花了这么多钱。这是迪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对比算账的场景,让群众明白了惠在何处、福从何来。

  “感恩服务队”来帮春耕、党员干部来指导种辣椒……“小时候苦啊!哪有人管我们死活。现在,党中央惦记着我们,党员帮着我们。”谈话间,老人双眼湿润。

  2017年5月,五境乡脱贫户格茸牵头成立“感恩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到田间地头宣讲各项惠民政策,引导群众感党恩、图自强、谋发展。迪庆州委组织部部长王云松说,全州有60多支“感恩服务队”,成员2400多人,他们结合自己生活变化来宣讲党的政策,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

  “感恩服务队”只是发挥党员作用举措的代表。王以志说,迪庆州建立党委牵头、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的机制,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在维西县叶枝镇同乐达村,村口停放着一辆辆货车、小汽车和摩托车,通往各家小路干净整洁……这个昔日“看山愁、望水忧,谈发展、皱眉头”的贫困山寨变了容颜。

  “有个好的党组织,才有现在的变化。”村民和国强说,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4个党支部,走出“党总支+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脱贫路子。

  不仅如此,迪庆州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也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的带动作用,将党组织建设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中。香格里拉市副市长史丽平说,江边等5个村建立5个产业党支部,多层次打开产品销路。“党员致富带头人主攻农产品加工,开发出20余种农产品,带动贫困群众就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三区三州�图文互动)(4)拓展新天地——云南迪庆藏区“新产业”掠影

  在贵澳香格里拉园区,技术人员(左)指导从德钦县羊拉乡易地搬迁至香格里拉市的鲁茸达瓦车厘子种植技术(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迪庆州按照把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组干部的思路,加强培养致富带头人,全州致富带头人有1173名。

  王以志说,加强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促攻坚,实施藏区党建红旗工程,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飘扬在雪域高原。

  端起绿色的生态饭碗

  在维西县塔城镇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63岁的村民余小德要经常给滇金丝猴“送餐”,“猴子一听到我的声音、哨声,就会从林子里出来。”余小德说,生态保护好了,猴子数量增加了,我们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年轻时,砍树、打猎是获取收益的方式;现在,当护猴员、护林员保护山林,一样有收益。余小德是众多吃上生态保护饭的村民的代表。

  “守住绿水青山,迎来金山银山。”迪庆州林草局局长张永明说,迪庆坚持生态立州,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云南林草部门通过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扛起生态保护职责,积极参与到林草法律法规宣传、生态旅游服务等工作中,赢得了村民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塔城镇海尼村村民和胜贵以前土地里刨食,无法摆脱贫困,孩子学费没着落,生活看不到希望。成为生态护林员后,他的生活发生了较大改变。巡山护林、下地干活、参加林业技能培训、参加公益活动……现在,和胜贵很忙。他说,盗猎、盗伐的违法行为没了,火灾火情也减少了,年护林收入近万元,种的花椒、中药材收入超万元。

  巡山、宣讲、劝解,森林火灾虫灾少了、盗伐盗猎少了……绿水青山得益于生态管护力度的增加。目前,迪庆州森林覆盖率达76.58%。王以志说,迪庆近1.7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生态转身,基本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靠生态护林员岗位稳定就业,端起生态饭碗,摘掉穷帽子。

  “以前,运物资靠人背马驮、住烟熏火燎的木楞房;现在,山林保护好了、路通了、种药材、盖新房。”家在维西县攀天阁乡新乐村的傈僳族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说,大家脸上笑容也多了。

  “直过民族傈僳族当年直过就是一步实现跨越,现在,我们又迎来新跨越:告别贫困!”李金莲说,摆脱贫困跟吃蜂蜜一样甜。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6/25/c_1126161128.htm 

阅读 1233
推荐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4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