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从空中俯瞰怒江大峡谷(无人机照片)。 近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5月16日从空中俯瞰怒江大峡谷(无人机照片)。 近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5月16日拍摄的位于怒江大峡谷的林间茶园(无人机照片)。 近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5月16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农民在茶叶合作社采茶。 近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5月16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知子罗村村民五永生在生态扶贫合作社的核桃林间开展林下养殖。 近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http://www.yn.xinhuanet.com/reporter/2020-05/17/c_139063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