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原产美国东部,别名洋槐,属蝶形花科植物。刺槐耐干旱瘠薄,具有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为刺槐提供氮素营养。刺槐萌蘖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耐盐碱、耐沙埋、耐表土高温的能力强,是华北、西北等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和“四旁”绿化树种,是林业生态建设中一个优良的先锋树种。
一、刺槐育苗技术
(一)种子育苗
1、种子处理。刺槐种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硬粒,宜用逐渐增温、多次浸种法加以处理,即先用60℃水浸种,自然冷却,放置24小时后,将膨胀的种子取出;对未膨胀的种子,再用80℃水浸种,再冷却,将取出的膨胀种子用湿麻袋或草席覆盖,闷种催芽,经1.5-2天后,种子萌动即可播种。
2、播种。播种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刺槐育苗地要经过深耕细整,最好在秋冬季进行深耕,翌年早春顶凌耙细耙平,深度20至30厘米,耙地时拣出石块草根。亩施腐熟厩肥4000至5000公斤,施硫酸亚铁10至15公斤,防治地下害虫。播种采用条播、行距40厘米,覆土1-1.5厘米,播种量每亩4千克左右。
3、苗木抚育管理。宜早间苗,晚定苗。一般分2-3次间苗,当苗高15厘米时定苗,株距10-12厘米,每亩约一万株左右。根系要求通风良好,不宜多浇水,应本着不旱不浇的原则。速生期可施少量磷肥。
4、病虫害防治。刺槐的主要病虫害是根蛆和立枯病。当发生根蛆时,用700-1000倍敌百虫在苗垄近旁开浅沟浇灌,便可抑制其活动。为防止立枯病发生,应控制灌水,加强松土。
在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一年生苗地径平均达1.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二)根断扦插育苗
刺槐根系发达,起苗后可将修剪的根断和田间的断根收集,来年进行扦插育苗。
1、催芽畦的准备。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整出平畦,浇水造墒,耙细整平。也可以选择在温室内用沙床催芽。
2、播种根。将粗度在0.3厘米以上的细根,截成3—5厘米长的根段,并用金宝贝根苗壮蘸根。在地表开沟,将根段播入沟中,覆土厚度以不露出根段为宜,每平方米播种300个根段。然后喷足水,在喷水时要避免将根段冲出土面,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和保墒。
3、芽苗移栽。当平畦上的芽苗长到5—10厘米高时,开始晾畦炼苗,三天后开始将芽苗移栽到苗圃地上。
4、粗根段育苗。将粗度在0.5厘米以上的粗根,截成10厘米长的根段,剪根时要把根段大小头(上下端)分清并剪出标记。挖催芽池,池宽1.2米,深15厘米,长度根据种根数量而定。将种根段大头向上,斜45°排放在池内,并用金宝贝根苗壮蘸根,一层种根撒一层沙土。排完种根后,每米长浇40斤水,然后在表面覆2—3厘米厚沙土。在催芽池上搭拱棚,以提高温度和保墒。大约10天后,当嫩芽长到绿豆大小时,开始扦插。注意,催芽期间要保持棚内地温小于30℃,气温小于35℃。
5、育苗地的准备。选择平坦土地,经过深翻、施有机肥和耙细整平后,做出60厘米间距的地垅,垅背高10厘米,宽20厘米。浇足水,使土壤潮湿,以备移栽。
6、扦插。将催出芽的根段取出,在苗圃地的垅背上扦插。用铁锹下挖10 厘米深的地缝,将种根段放入,使根段上端与垅背相平,将地缝合拢踏实。结合浇水,施入金宝贝根苗壮,可提高秧苗成活率,缓苗快,发根快,能够克服地温(低温或高温)障碍等。
7、育苗密度。
育苗株行距可采用30×60厘米至30×80厘米,每亩以3000株至3500株为宜,最密不超过4000株。
二、刺槐造林技术
(一)春季造林
近年来一般春季少雨多旱, 苗木水分的蒸发量大,苗木易失水,同时由于气温较高,苗木在运输、栽植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因此春季造林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前整地。春季栽植的地块在秋冬季提前整好地,以便提前给栽植穴内蓄水保墒,为春季栽植节省时间,提高栽植成活率。栽植时间以春季解冻后越早越好。
2、把好苗木调运关。造林苗木要多采用本地苗木,随挖随栽,当天挖的苗木马上分级、蘸泥浆、打捆、截干、包装,当天或连夜运送到栽植地点,第二天全部栽植完毕,保证苗木不失水。
3、栽植技术。由于春季栽植时间短,一般栽植地点又在荒山荒坡,没有浇水条件,在苗木的栽植中要特别注意苗木的运输环节,防止失水。苗木栽植以前,蘸好泥浆的苗木不可拿出打捆后包装的袋子,直至在已整好的地内挖好小的栽植穴后再拿出苗木,按照栽植规范栽好后上面再覆3-5厘米的疏松表土保墒。由于已经提前整地,不需要再挖大坑,栽植速度很快,栽植时特别强调要将土分层踩实保墒。
4、造林应用。春季造林适用于山区荒坡地造林,由于秋冬季上冻早,极端温度低,冬季新栽苗木根系易受冻;有部分荒坡地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的地区也可秋冬季整地,待春季土壤熟化后栽植;部分绿化工程秋冬季无法实施的、在浇水条件的也可以在春季栽植。
(二)秋季造林
秋季造林适应大面积荒山荒坡造林,在秋季植苗造林有利因素较多,其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因此,在西北干旱山丘地带应大力推行秋季植苗造林。
1、秋季植苗造林的有利因素:北方地区夏、秋两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秋末冬初土壤含水量在25%左右,土壤墒情好;秋末冬初的月蒸发量为60毫米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3%,而春季蒸发量高达200毫米,而空气相对湿度仅为60%,空气湿度大;在秋末冬初之际,苗木新梢已停止生长,但苗木根系的发育仍处在高峰期,苗木在此时出圃栽植,根系的伤口很容易愈合,且能生出一定数量的须根,栽植的苗木生根早、抗性强;秋季植苗造林土壤墒情好,造林整地省时省工,造林成活率高,节约了大量的种苗费,从而降低了造林费用;由于秋季造林成活率高,林地可尽早郁闭,能尽快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同时节约了造林费用,从而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2、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
秋季植苗造林的时间宜迟不宜早,最佳时间为苗木落叶至土壤封冻前,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3、秋季植苗造林技术要点
(1)整地方法:鱼鳞坑整地适用于中层土以上的较陡山坡,坑的长径通常为1米左右,短径60-70厘米。其优点为:出土量相对少,省工省时,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雨量少时,水能全部集中到苗木的根部,就象一个“小水库”,拦截蓄积坡面的降水,可充分提高自然水源的利用率,增强树木的抗旱保墒能力;坑壁有一定的坡度,支撑力较大,不易破损、垮塌,坑的形状保持时间较长。鱼鳞坑的规格一般为长0.8-1.5米,宽0.6-1.0米,深0.5米,坑间距2.0-3.0米,按品字形排列,挖土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要求规格挖好后,再把熟土回垫入坑内,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5-30厘米的半环状土埂。水平阶整地:在土层较厚的缓坡上采用,刺槐在粘土地或过于紧密的土壤里和土质比较瘠薄的石质山地生长很差,整地就成为主要的关键问题,由于鱼鳞坑和穴状整地,面积小,杂草根系仍能很快穿插到树穴内,与幼树争夺水分和养料,幼林成活率低,生长慢。因此,荒山造林多采用水平阶整地,修筑成长约2.5-3米,阶面宽0.8-1.5米,深度40-50厘米的水平阶,上下间距1米左右,呈三角形排列,水平阶外高里低。
(2)合理截杆:秋季造林均要选用优质壮苗,对苗木采用根茎以上20-25厘米处截杆,保留主要营养体,不影响幼苗生长,截杆时要求截面平滑,防止裂杆,截面成马蹄形。截杆后苗木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3)精心栽植:秋季植苗造林要随起苗随栽植,这是造林成功的一个关键措施,所以要求起苗时一定要讲究科学,起苗前苗床要浇透水,使使土壤湿润松软,易起苗不伤根。尽量给苗木多留侧根和须根,切忌用手拔苗。苗木用到栽植点后要立刻假植并淋水保湿,严防日晒,随取随栽。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采用蘸根栽植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应栽植的苗木,先在清水中浸泡苗木的根系2-3天,或把苗木的根在泥浆中蘸一下再栽,这样增加了苗木的含水量,提高了抗旱能力。栽植时,一定要分层填土踩实,做到“苗正、根展、土踩实”,利于保墒抗旱。造林密度方面刺槐的造林密度要比其它阔叶树种稍大些,因为刺槐成枝杈多 ,干形弯曲, 初植密度适当加大,能促进树高生长,培养优良干形。株行距一般采用2 米×1 米,每亩种植330株为宜。
(4)适当覆土:要求苗木栽植好以后要及时覆土,使苗木主要部分得到良好的保护。第二年春季,随着地温的升高,苗木根系首先进行活动,待气温升高,苗木地上部分发芽时,已完全可以满足地上部分所需水分,成活率必将增加,且截杆时保留地上20厘米的主杆,积累了大量养分,所以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不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具体覆土厚度为苗木杆顶以上1-2厘米,严禁覆土过厚,严禁将覆土拍实,否则会影响第二年苗木新芽出土,造成曲芽,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
4、秋季植苗造林的效益分析
由于采用秋季截杆覆土抗旱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必将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种苗费、造林费,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地可尽早郁闭,能尽快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同时,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必将为加快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抚育管理
刺槐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栽后要及时做好扩穴、培土、抹芽、修枝等工作,每年进行1-2次。栽植后第一年进行除蘖抹芽,第二年抹芽结合修枝。如果幼林干形弯曲或生长不良,可在早春进行平 茬,使重生萌条,再在萌条中选健壮者保留一株。栽植后五年内,修枝以整形为主,培养优良树干,栽植前每亩施厩肥500公斤,栽植后追肥2次,一次在高生长速生期来到前,即五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在直径生长速生期来到前,即七月上中旬每亩追绿肥500公斤或化肥2.5-3公斤。
作者:胡华刚
蓝田县林业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