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苗圃老板和笔者聊天,说自己要开发新的领域想招人,正犹豫是直接在报纸网站上发招聘广告,还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找合适的熟人。对此笔者给出的意见是,能用生人就不用熟人。
很多苗圃老板总有这样的感觉:熟人多了好办事,要用熟人,熟人可靠。生人做基层工作还行,让他管企业还是不放心。但你知道吗?熟人关系是最容易超越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熟人之间是有亲疏、利害关系的,越亲密、利害关系越大的超越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多一些。苗木企业熟人用得越多,制度成本就越高,而且制度越可能被损害。
与其他成熟性行业相比,苗木行业整体水平较低,这不仅是指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物流体系等方面,还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水平。可以说,目前大多数苗企的经营管理正在从不规范向规范的提升过程中,也就是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中,这是一种进步。
但在这种进化过程中,熟人关系就是一种阻碍,其中家族型苗圃的规则最难建立。比如儿子犯了错误,你能把儿子炒了吗?儿媳妇做出纳把钱点错了,你能扣她奖金吗?所以你的规则就虚设了。于是你们家族成员在苗圃内部全都超越规则,却要求其他人都按规则办,那怎么会有凝聚力?
笔者认识江苏一家苗圃,面积不大,曾经营得很好。老板70多岁了,只有一个女儿,就让女儿女婿加入进来。可两个孩子都对苗木行业没兴趣,做事不认真,只是迫于父亲的压力来帮忙。几年下来,两人没学会什么,却把苗圃管理得一塌糊涂:账目不清不楚,起苗不及时导致甲方工期被耽误,就连原本何时浇水、打药、修剪等老人制定的技术规程也被他们“破坏殆尽”,工人积极性大不如前,苗圃效益也越来越差。没办法,老人只得放弃女儿女婿,尝试聘请职业经理人。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曾对公司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做过定量研究,看哪些制度被严格执行,哪些制度没被执行。结果发现执行最不好的是报销制度,只执行了约40%,因为报销是熟人给熟人签字,没人认真核票,基本都签了;执行最好的是投资制度,因为投资项目是董事会定,董事会都是生人,跟经理没什么交往,执行率达到100%。因此他提出“生人原则”,公司用人一律通过猎头和网络招聘,目前万通的熟人已降到10%以内。
对于苗圃雇佣熟人笔者认为,如果你了解他的专业水平、人脉关系、价值观以及做事方式等,认可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熟人值得聘用。如果一定要用某些人推荐的熟人,也需要讲清原则,将丑话说在前面,且签定合同,一切按规矩办事,这样才可以保证苗圃制度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