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全国花木种植面积突飞猛进,2014年生产面积达到127万公顷,2015年达到130万公顷。近两年以来,随着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对花木的需求下降,整个花木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面对低谷期,各方都在寻求解困之道。近日,笔者专程拜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中国花卉协会理事李庆卫,为花木产业逆境突围出谋开方。
迎难而上 危中取机
面对当前花卉苗木产业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缺少地方特色品种、缺少大规格标准化苗木等问题,李庆卫教授认为:“低谷即时机,挑战即机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赏花经济打造、家庭花卉兴起,各个领域仍需要大量的花木供应,花木行业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花卉苗木从业者不应丧失信心,应以此为契机,在理论、技术、品种、产品、品牌、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后的花木产业发展中,企业和花农生产的花木产品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政府职能部门和花木行业组织也要培育和引导市场消费。
种植调整 提升业态
那么,新形势下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要如何转型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才能应对新机遇、新形势对花卉苗木新水平的要求。”李庆卫如是说。
对于花木企业来说,首先要加强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从结构上看,花木生产面积中70%左右的部分是掌握在跟风定位和非标准化生产的小型企业和散户手中。传统大中型苗木园林企业的生产基地和新进入苗木行业的大中型基地,部分是按照准标准化来建立的,但占不到总面积的20%。因此,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升商品价值、生产高品质和低成本产品的保障。
同时,花木企业可在产品多元化与特色化方面进行调整,而不要局限于银杏、桂花、香樟等现有的骨干树种上。根据打造“美丽中国”理念,各种表现形式、各种规格形态的观花、观果、彩叶、芳香树种会得到市场青睐,可选育具有以上特色的乡土树种或引进适应生产条件的外来树种,既适应当地环境,又具典型特色,还能打造出地域园林景观。
高端苗、容器苗、新优品种的研发和生产也至关重要。发展适用于立体绿化、庭院绿化、阳台绿化、森林植被修复、湿地治理等花木品种,发展室外多年生花卉苗木,如优良开花地被、长花期花卉、木本观果植物等,这些都是花木产业的发展方向。
联动发展 产业转型
针对目前卖苗难,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李庆卫提出,“要拓展眼界和思路,东方不亮西方亮,深挖花木的生态价值、附加价值”。
首先是发展林下经济。依托现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林菌、林畜、林禽、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模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河北涿州为例,该市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目前全市已经建设林下养殖、种植示范点71个,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效仿。
其次是推进花木产品精深加工。延伸花木产业链,深挖桂花、银杏、玫瑰、兰花等花木的美容、药用、食用等功能和价值,创新开发花木类食品、茶品、精油、干花、永生花等产品。
最后是发展观光旅游。整合特色景观苗圃和特色花卉基地,配置土地资源,配套公共设施,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将基地变景区,大力发展乡村花木园林旅游,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可借鉴南京梅花山等地的模式,采用苗木入股,门票分成的形式,既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也减轻花木企业发展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