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明显的中央主干
中央主干俗称树干,是所有分干的接汇处,是在风霜雨雪之时整棵树木承受重力的支持平面。研究指出“主干树”比“非主干树”在承受外力之时,其结构性表现特强,抗力较高,这也是为何木棉的抗风性比榕树要好。
许多树木在经过人为修剪之后,会自然长出双主干或多主干,ISA要求在整株树木自然高度的2/3以下不能出现双主干或多主干的现象,以免影响其抗风能力。
2.60% 以上“活冠比”
“活冠比”是指有叶片枝条的高度与整株树木自然高度的比例。举例说,某棵树的自然高度是 10米,而离地面 4米 才有第一枝带叶片的分干长出,这等如此树从地面往上4米都只有主干,没有分干。
此树“活冠比”的计算方法是:6米/10米=60%活冠比。
ISA认为“活冠比”在 60% 以上的树木才有足够的叶片去保持此树的正常健康生长,在此以下的树木因为叶片不足而会产生种种生长障碍,例如抗病虫能力低、发根困难、难于开花结果等等。ISA又认为“活冠比”在 60% 以下的树木的抗风能力较差,又以单干高球型的树木为甚,此类树木在未完全扎根之前容易随风左摇右摆,从而难以长出新根,容易倒伏。
达到60%“活冠比”的树木,一般来说会有超过50%的叶片长于2/3的下部分干,树冠形状有如眼泪滴珠,有利于整株树木结构来抵御强风。
3.分干粗与主干粗
树木的主干在往上生长的时候会不断长出横生分干枝条。ISA要求于主干和这些分干的接合之处,分干的粗度不超过主干的粗度的50%,也就是说长出的分干的粗度在主干粗度的一半以下,而以1/3最为理想。
为何ISA会有如此要求?这是因为研究指出如果分干粗度不达主干粗度50%的话,这个接合点会特别强韧,在风霜雨雪当中不容易折断。树木最大的天敌就是风力,没有良好接口的枝干容易于风中脱落。
4.分干布局
(a) 在主干里,上一层的分干与下一层的分干的距离大约在全树自然高的 5%。举例说,假如一棵树的自然高度是10米,则其理想上下层分干距离是 0.5米。
(b) 每层的分干应成螺旋楼梯型状从下往上排列分布,上一层的分干不该与下一层的分干排列在同一方向,造成上下重叠。
(a)与(b)两项要求主要考虑到整株树木重量的平均分布与及枝干在风中抗力的安全性。一株结构良好的大树应该好像一棵巨大的盆景。其实盆景艺术也只不过是一棵大树的缩影。
5.“干粗收窄”
“干粗收窄”是指条干的粗度从头端开始,慢慢顺序的往末段收窄,常见的竹荀就是例子之一。物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棵树的主干有若竹荀般往上收窄,其抗风能力一定会比只有平均粗度的主干树木强力的多,在风中不会容易弯曲折断。
按照同样道理,分枝干如果也存在“干粗收窄”,分枝干同样会抗风力强。有“干粗收窄”的主干树由于结构性强,承重能力高,往往能够衍生更多枝条和更会长高。
6.良好的根系
一般人购买树木的时候往往花很多精力观察树木的地上部份,而忽略了很重要的地下部份。地下部分主要指根系,没有良好的根部系统会注定苗木移栽的失败。
(a) 地栽苗
ISA要求根系必须平均分布于主干的周围,而不是边大边小,时有时无。根系还要最少分布到树冠周边的投影线下,以确定有足够支撑能力。在良好的泥土环境中,根系应达0.6米至1米深度。根系的分布应从主干呈放射状向外伸展,而绝不产生 ‘盘根现象' (GIRDLINGROOT)。
'盘根现象' 是指某些大根缠绕着主干下部环绕生长,日后对主干下部造成收握现象,慢慢破坏其生理结构,从而令到树木在种下几年后才被风力推倒。在国外,由于'盘根现象'的产生而导致大树倒塌的案例非常普遍。
(b) 容器栽苗
容器是指苗盆、苗袋或任何用来生产苗木的盛栽器具,不管其装容方式是位于地上部或地下部。容器生产的优点是移栽时候不需要大量断根,但它也有缺点。
如果一棵树木在容器里面生长时间过长,其根系因为不能往外伸展,很容易便长出 “盘根现象”,造成种后倒伏。由此可见,容器苗只有很短的“货架寿命”(SHELF LIFE),必须在根系长满之时进行移栽,以免产出“盘根现象”。ISA 对容器栽苗除了包括地栽苗的要求以外,会特别留意“盘根现象”的产生。
此外,容器栽苗的用土最好与日后移植使用的泥土性质接近,不要选用无土栽培的容器栽苗直接种植到田土里面,因为可能产生排斥而不发根。